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构建及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0 17:11:19 来源:浙江省幼儿体育协会 浏览:6343

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构建及实证研究

Research on the Observational System for Record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Preschool

刘金富[1] 

(嘉兴学院 体军部 浙江 嘉兴 314001)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以幼儿体育活动为视角建立了一种可以获取原始资料的新型直接观察系统,它可以记录幼儿体育活动水平及室内、室外,社会性或非社会性的体育活动内容。研究结果:体育活动种类kappa系数、内部一致性平均值均大于0.80,表明经过培训的观察者对于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种类划分及指标内部一致性较高。幼儿体育活动水平研究指出,静态性的水平1、水平2活动时间较多,超过80%,中等强度及以上的的体育活动较少;15个室内活动和12室外活动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活动内容中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三个室内活动——排队轮流、加餐、午睡占据了幼儿绝大多数活动内容,4种体育活动类型——坐或蹲、躺、站立和走占据了幼儿体育活动内容较大比重。文中代表性的系统观察样本,为帮助我们了解幼儿体育活动水平及类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直接观察;体育活动;观察系统

                     

由于中国现有教育制度的局限性,幼儿课内、课外时间大部分被各种非体育类兴趣班占据,加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压缩了城市幼儿活动的空间,改变了幼儿的生活方式,社会、学校、家长在幼儿体育教育实践中遇到了诸多新问题。如何预防和降低日趋年龄小化的肥胖率?如何预防和降低日趋升高的近视率?如何提高不断下降的身体素质?需要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

我国对于幼儿体育活动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我们仍然缺乏关于幼儿体育活动评价的相关信息。同时,现有的数据仅仅提供了相对较小的幼儿样本数量,而且关于幼儿社会或非社会的体育活动信息存在局限性。这引起了部分幼儿工作者的关注,浙江省于2014年成立了全国首个幼儿体育协会,致力于“体、德、智、美”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幼儿的各项体育与健康活动,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并成立了相关研究团队,对幼儿体育活动进行了探索式的研究。本文首先描述了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的发展过程及观察类型和行为指标。其次,通过对三所学校幼儿体育活动的观察,获得有效的原始数据,对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的潜在价值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讨论如何利用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提升我们对于幼儿体育教育的理解,为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运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库、EBSCO全文数据库等,查阅国内外有关幼儿体育活动观察评价系统方面的文献资料,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观察法:选取杭州市(A)、宁波市(B)、嘉兴市(C)各一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共计28个班级,790名幼儿进行体育活动观察研究,为期3个月。其中大班254名(32.2%)、中班251名(31.8%)、小班285名(36%),男生414名(52.4%),女生376名(47.6%)。

1.2.3 数理统计法:对观察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 利用SPSS 12.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2.1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的发展  由于国内关于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的研究很少,我们借鉴了国外比较成熟的相关研究。本文构建的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将幼儿体育活动行为指标和相关联的社会信息联系起来,较国外当前的直接观察系统有两个重要改进。首先,拓展和改善了当前室内、室外体育活动,同时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中的非社会性活动内容与其它高质量的直接观察系统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同Baranowski等人编制的“儿童活动等级”[1]相比,它精简了体育活动指标,解决了观察者不可能及时收集关于何处发生的、在什么背景下完成体育活动等相关信息。同样,McKenzie的“儿童饮食和活动行为健康评估系统”[2]和“青少年运动和娱乐活动观察系统”[3],观察者只能粗略记录相关环境信息。

此外,“青少年运动和娱乐活动观察系统”只能研究群体性行为,并不能分析儿童个体数据。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通过非社会性环境可以记录多达15个室内活动内容以及12个室外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内容改编自《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4]和《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5]

其次,建立了17种幼儿体育活动类型,它具体体现了幼儿体育活动行为,同时允许观察者记录不同活动水平及幼儿各种体育活动类型,例如,走、跑、骑车、攀爬,弥补了其他观察系统的不足。

根据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个直接观察系统,即确立了8种观察类型以及与之匹配的记录幼儿体育活动行为及相关信息的指标。(见表2)

2.2 观察者对于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的培训  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由六位专家研发,包括四位运动科学研究者和两位早教调查者,均对直接观察系统和幼儿早教有着丰富的经验知识。我们通过系统的检验、选择、形成来发展幼儿活动观察系统,将现有的“儿童活动等级”和“儿童活动指标观察系统(修订版)”两种直接观察系统中相关幼儿的观察类型和行为指标进行整合。之所以选择“儿童活动等级”,因为它更好的帮助我们获取中等强度到大强度的体育活动。

为了收集数据,我们应用即时样本观察系统,将六位专家分成三组,每两人一个学校,对每位受观察者进行编号,同时进行5秒观察,25秒的行为观察数据处理。(2个受观察者/分钟*30分钟=60个)。应用SPSS 12.0系统软件将收集的数据录入电脑数据库。为进一步发展、提炼、整合观察类型和行为指标,观察者在当地一所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进行为期2周的领域测试,不断修改其中的观察类型和行为指标。

为了完善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经过培训的六位观察者在当地一所幼儿园进行了前期试验。对于观察者采用Hartmann和Wood的训练八步法[6]:1)幼儿园非正式的试验观察;2)介绍幼儿体育活动和直接观察的问题;3)了解观察类型和行为指标;4)观察类型和行为指标书面性标准测试;5)录像分析幼儿体育活动行为;6) 现场分析幼儿体育活动行为;7)调查期间定期汇报、总结;8)如果需要,重新培训观察者。最初培训需要7周时间,每天需要大强度的观察和数据处理,直至观察者对每个类型有80%以上的认同度,才开始正式观察实验。

2.3 观察者对于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的共识  观察者在获得直接观察数据时,对于观察的时间、环境、背景、受观察者等方面达成一致性是必要的。在收集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信息过程中,我们分析了15%的观察者间对于观察系统认识的一致性。表3中看出,种类kappa系数以及区间一致性平均值均大于0.8,表明观察者无论单独或同时记录受试幼儿的体育行为以及与社会、非社会性相关信息,对于这八种种类划分和行为指标一致性较高。相对而言,观察者间的不一致性,偶尔会发生在体育活动水平、活动发起者、组员构成种类上。大部分观察者对于体育活动水平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一位观察者在处理水平1(静止或固定的活动),而其他观察者在处理水平2(静止性肢体、躯干活动)。确定了两个行为水平的细微差别,我们将两者整合成“静态性的测量”行为。观察者间对于活动的发起者分歧主要存在于多个相邻的观察间隔,只有一组幼儿园活动发起者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值低于0.8(=0.68),活动发起者种类间的信息指出观察者认可大部分处理种类间的间隔。最后,体育活动中语言提示在观察中是非常少的行为事件,教师只是维持秩序或安全性语言引导,这种较少发生的语言提示干扰了内部一致性系数的计算。

2.4 幼儿体育活动水平  结果显示幼儿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水平1和水平2之中,既静态性的活动较多。(A学校=80.6%,sd=5.4;B学校=84.9%,sd=4.6;C学校=87.5%,sd=3.8)。对于水平3远远低于以上两个水平等级(A学校=13%,sd=3.2;B学校=9.6%,sd=3;C学校=8.6%,sd=2.4)。水平4、水平5幼儿活动最少,(A学校=6.4%,sd=2.9;B学校=5.5%,sd=1.8;C学校=3.9%,sd=1.3)。

“安全教育”被过度放大化是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然我们并非不注重安全,但也不能剥夺了孩子本应在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活泼好动、喜欢玩耍的天性。另一方面,要做好社会、学校及家长的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改变过度保护,怕出“安全事故”的心态,不要把中国的孩子培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大量国外研究表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比重较大,而且玩的很野,难免会出现受伤的情况,但教师、家长并不认为这不安全。[7][8][9]

2.5 室内活动内容  从图1中看出,15个室内活动内容间存在显著差异,三所学校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三个室内活动,午休、群体活动、就餐占比最高,暂停时间、课堂活动安排、音乐、放松活动等室内活动很少观察到。值得注意的是,三所幼儿园幼儿在过渡区间(排队轮候)上浪费了较多时间,原因之一在于三所学校在“排队和变换队形”两部分的教学内容很少出现,加上中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活动统一性较弱有关。


2.6 室外活动内容  三所学校12种室外活动内容比例见图2.图中看出,室外活动内容间存在显著差异,三所学校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开放区域、固定器械和以球类为主的运动占据了大部分室外活动内容,而且是幼儿自发的无教师指导的体育活动。很多室外活动很少观察到,例如暂停时间、教师安排体育活动、沙坑、游泳池活动、游戏。

在现行的学前教育体制中,幼儿体育课几乎全部由非体育专业的女老师承担。[14]2012年5月在富阳市举行的浙江省首届幼儿足球表演大会上,参赛的16所幼儿园中的带队人以女教师居多,经调查目前浙江省幼儿园中,男教师比例只占了1%,专职体育教师更是微乎其微。幼儿教师在体育理论、体育技能方面相对薄弱,结果必然是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单一,所用的方法和手段缺乏针对性,很少考虑幼儿体育教学的规律,如何发挥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幼儿运动的负荷强度。

2.7  体育活动类型  三所学校所表现的17种体育活动类型百分比见图3。室内和室外活动内容有点类似,幼儿体育活动行为和三所学校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坐、跪、站立和走四种行为占据了幼儿大部分的体育活动行为。作为幼儿体育基本动作的跑、跳、投掷、攀爬、钻等活动在三所学校很少观察到。作为培养幼儿正确身体姿势,在集体行动中迅速、整齐行为的队列队形练习,三所学校中几乎未见;作为培养幼儿动作规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的基本体操动作和基本运动技巧的教学内容,三所学校中很少出现。

讨论

3.1 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的作用  在发展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中,我们从现有的直接观察系统中提炼、观察或发展新的指标,受过培训的观察者系统性的记录幼儿体育活动和即时的社会性或非社会性内容,形成了当前的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

   我们呈现的三所学校的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信息的目的是阐述它的相对综合性及潜在的描述价值,同时强调的是将即时相关环境和幼儿体育活动水平联系在一起。例如,回归分析和假设分析可能帮助我们决定采用哪种室内或室外活动内容,预测幼儿静止性,适度到快速的体育活动行为。另外,类似的分析使我们更好的决定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行为因素,增强从适度到快速的活动(跑步、骑车、攀爬)。对于即时观察和增强幼儿体育活动相关的行为因素的描述性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计划和有效评价,并实践性的干预幼儿体育活动。

3.2 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的局限性  尽管当前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在收集相关体育活动内容和行为信息上要优于其它直接观察系统,但其本身具有局限性。

3.2.1与其它观察系统类似,获得有效的信息并不容易[6],我们正试图通过收集加速记数据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对于幼儿体育活动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未来相关性分析可以使我们将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信息与客观的加速计数据联系起来去评价它同时存在的有效性[10][11]

3.2.2发展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最初目的是描述它,但并未获得干预幼儿体育活动的信息。未来我们将评价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的潜力,准确记录体育活动在非干预和干预环境的情况,教师有计划、鼓励幼儿增加适度到快速的体育活动。通过单个研究设计应用,在快速的幼儿交替研究中,可以允许我们确定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在教师因素的干预下是否有力于评价体育活动的改变。[12]

3.2.3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应用5秒观察和25秒短暂的时间样本记录程序。据我们的经验,观察者不可能轻松处理8种观察种类及复杂的行为指标,同时在间隔这么长后维持高水平的观察间的一致性[13]。因此,我们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幼儿体育活动行为动作数据。然而,其它当前的高质量观察系统也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时间信息。

   最后,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是为幼儿园3-6岁的幼儿设计发展的。事实上,相关环境的快速改变无论对于较小的幼儿还是较大的幼儿及小学生而言,其它行为背景,可能对幼儿体育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中的8个种类及行为指标并不适用其它年龄段的学生或其它环境。最近我们开始修改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对于较大儿童及儿童在家及其它环境的适用情况。

结论

1) 体育活动种类kappa系数、内部一致性平均值均大于0.80,表明经过培训的观察者对于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种类划分及指标内部一致性较高。

2) 幼儿体育活动水平研究指出,静态性的水平1、水平2活动时间较多,超过80%,中等强度及以上的的体育活动较少。

3) 15个室内活动和12室外活动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活动内容中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三个室内活动——排队轮流、加餐、午睡占据了幼儿绝大多数活动内容,4种体育活动类型——坐或蹲、躺、站立和走占据了幼儿体育活动内容较大比重。

4)本文提到的较多观察数据是用来阐述如何利用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来分析幼儿体育活动。尽管有较多局限性值得商榷,希望通过幼儿体育活动观察系统与客观的加速计数据联系起来获得有效的数据,为进一步了解幼儿体育活动水平及类型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Baranowski,T.,Thompson,W.O.,DuRant,R.H.,Baranowski,J.,&Puhl,J. (1993).Observations on physical activity in physical locations: Age, gender, ethnicity, and months effect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Science, 64,127–133.

[2] McKenzie,T.L.,Sallis,J.F.,Elder, J.P.,Berry, C.C., Hoy, P.L., Nader, P. R., et al. (1997).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and prompts in young children at recess: A two-year study of a bi-ethnic sample.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68, 195–202.

[3] McKenzie,T.L.,Marshall, M.A.,Sallis,J.F.,&Conway,T.L.(2000).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in school environment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using SOPLAY. Preventive Medicine, 30, 70–77.

[4] 张厚璨,周容,陈帼眉,赵钟岷,王晓平.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 岁)手册(城市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31.

[5] 刘馨.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6).

[6] Hartmann, D.P., & Wood, D.D. (1990). Observational methods. In A. S.Bellack, M.Hersen, & A.E.Kazdin (Eds.),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 and therapy(pp.107-138). NY: Plenum.

[7] 徐爱晖.英国幼儿教育见闻[J]学前教育研究,1999(3):25-27

[8] 顾玮.日本幼儿教育见闻[J].幼儿教育,1993(2):37-39

[9] 毛曙阳.美国幼儿教育见闻及启示[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1,(12):14-16

[10] Finn,K.J.,& Specker, B.(2000).Comparison of Actiwatch activity monitor and Children’s Activity Rating Scale in children. Medicine & Science in & and Exercise, 32,1794–1797.

[11] Reilly, J.J., Coyle, J.,Kelly, L., Burke, G.,Grant,S.,& Paton,J.Y. (2003). An objective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sedentary behavior in 3-to4-year-olds. Obesity Research,11, 1155–1158.

[12]Kratochwill,T.R.,&Levin,J.R.(1992).Single-case research design and analysis: New directions for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Mahwah,NJ:LawrenceErlbaum Associates.

[13] Brown,W.H.,Odom, S.L.,Li,S.,&Zercher,C.(1999).Eco-behavioral assessment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A portrait of preschool inclusion.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3, 138–153.

[14] 邹师,刘德佩.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的新思路——基于社会需求幼儿体育教师情况的调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2(3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