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 快乐”运动文化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6-10-13 15:38:27 来源:浙江省幼儿体育协会 浏览:6220

幼儿每天在园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运动中度过的,可以说“运动”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摇篮。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在任何时间都是乐意参与运动活动的,他们只有下列情况下才积极主动的参与运动:


第一,有丰富的游戏情景:活动有主题,环境“鲜活”,能够帮助幼儿自主了解运动、喜欢运动、参与运动,比如幼儿角色的扮演等;


第二,有自主的运动空间:幼儿能充分地自由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活动,比如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打破年龄界限、班级界限、场地限制,这样的活动备受幼儿青睐;

第三,有浓厚的运动氛围:幼儿活动中能够相互带动,比如在运动节期间,全园有浓厚的运动氛围,人人都运动起来。


其实,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器械、自主选择玩法、自主选择同伴、自主调整运动量、自主改变游戏情境等。幼儿可依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经验来选择符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内容,因此幼儿参与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了,真正体现“快乐运动”的理念,运动活动的内涵得到提升。


然而,有深厚内涵的园所运动活动,形成良好的运动文化氛围,对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可续性的推动意义。由此,我们提出了要创建富有内涵的园所运动文化,使其变成一个磁场,通过文化的力量使幼儿园中每个个体,包括老师、幼儿、家长都能形成一种向心力,从而使整个团队形成一股凝聚力,使“运动”特色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土壤。而“运动文化”氛围构建策略的运用则是创建过程及成果的保障,因此,我们首先要研究创建园所运动文化的策略。


一、“自主 快乐”运动文化构建的操作原则

在创建幼儿园运动文化的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原则,使幼儿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不断尝试,体验成功与快乐,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

1.体现自主性:从幼儿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成为运动环境创设的主导者。


2.保持独特性:综合考虑幼儿、家长、教师实际情况,以及生活、学习等习惯,优化幼儿运动活动方式,保持幼儿园、年段、班级的独特风格,不盲目照搬。

3.注重互动性:师幼、幼幼、家师幼相互影响,优化运动环境,交互作用,形成“三位一体”交互立体的“运动文化”教育网络。

4.透视文化折射性:园所运动文化必须是一个“水族箱”,可以映照出幼儿真实的想法、态度、价值以及身处其中的幼儿的文化。因此,我们重视运动氛围的营造,鼓励每位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大家的参与,将想法变成现实文化。


二、“自主 快乐”运动文化创建的实践策略

(一)“三维对话”策略——在对话过程中实现三方互动沟通,定位运动文化内涵

为了能实现教师、幼儿、家长在园所运动文化创建中的作用,体现自主运动内涵,我们从三方对话入手,实现多方沟通,达成共识,形成运动文化的初步定位。这个对话沟通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更新的过程,如图所示:                 


“对话”策略的关键在于与家长一起“互动”和“交流”,幼儿园以班级活动为载体,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实现有效的家园联动,最大限度的争取家长对运动文化创建的支持与参与。

(二)“环境渲染”策略——营造多元开放运动环境,创设自主运动的园所运动物质环境

1.拓展运动区域空间,扩大活动范围

充分利用静态的幼儿园大环境,合理开拓游戏场所,变静为动,拓展运动空间,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运动。

(1)地面拓展

考虑到给幼儿更多的活动空间,幼儿园合理调整户外活动场所,使户外场地平整化、绿色化、安全化。将旧车棚、旧储物间、高低不一的活动场、小块划分的草地进行了撤并改造。造“山洞”、刷轮胎、铺地垫……篮球区、跑跳区、玩沙区、钻爬去、木桩区……渐渐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小朋友经常说:“老师,我们幼儿园怎么好像变大了?”

(2)立体延伸

我园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创设更多的环境,竖起篮球、架起攀登网……在参观消防队后,梯子和网绳也架起来了。对于这些带有挑战性的立体户外器械,孩子们跃跃欲试,表现出无尽的自我挑战欲望。

(3)空中开发

在进行地面发散和立体开发的同时,幼儿园又打起了楼顶的主意,“做一个楼顶操场”的想法让所有孩子兴奋不已,在大家的急切盼望中,橡胶地毯铺好了、安全网拉上了、绿色植物种上了……游乐场在楼顶操场建成了,孩子们又多了一片活动天地。

原来小而旧的运动环境,经过撤、移、建、添4道手续,不仅增加的活动面积,还因地制宜开辟了近10来个运动区域,使幼儿园形成上下呼应,纵横交错的运动环境。

2.关注幼儿需求,提供适宜材料环境

通过材料投放的 “三结合”,以满足幼儿活动的四个需求,即幼儿“爱变”的心理需求,运动活动的情景性需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需求、幼儿能力差异的需要。

(1)单一式投放与组合式投放相结合  

幼儿园尊重幼儿创新运动的特点,不断调整材料投放的方式,或单一式投放,如并列投放的几条竹梯小路供幼儿练习平衡;或将多种材料组合起来投放,如竹梯与木、轮胎等组合而成“勇敢者道路”,让幼儿在多变的道路上体验挑战的乐趣,积累运动经验。 

(2)固定式投放与灵活式投放相结合      

充分利用大型玩具等固定器械,将大型玩具与各种小器械灵活组合。如在大型玩具上四散悬挂表示当地名胜的图片,孩子们可以手握“方向盘”(塑料圈)以示驾驶车辆按照一定的路线指示游览,而其中的路线由各种小器械和辅助材料组合而成,在固定器械与机动材料的灵活组合中不断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3)规范式投放与自主式投放相结合  

在教师预设游戏情景的同时,开设幼儿自主游戏的区域,让幼儿自主摆放运动器械。如在跑跳区游戏 “跳房子”中,幼儿可根据意愿改变房子的结构,在“跳皮筋”中也可随意摆放不同的皮筋造型,在不断的变换中刺激自身的运动欲望,提高运动的能力。

(三)“自主游戏”策略——通过户外自主性运动游戏,鼓励幼儿充当主角,感受自主自求、快乐运动

1.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感受自主

(1)巧设环境,引导幼儿自主选择


(2)巧妙引导,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第一,抓住契机,鼓励创新。及时抓住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创新这一瞬间教学契机,将预成与生成有机结合,引导幼儿之间互动,相互学习,不断玩出新花样,感受创造的乐趣,促使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第二,关注个体,增强自信。在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全体幼儿的安全,而且要关注个别幼儿的运动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好个别指导工作。特别对胆怯的孩子更要关注,积极的鼓励能增强幼儿活动的勇气和信心,使其克服困难,为获得成功而努力。

(3)巧用器材,引导幼儿尝试成功

功能单一、数量品种少的运动器材,难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我们发动家长、幼儿、以及我们自己研发并制作了大量的具有层次性、多用性、可替代性、可变形性以及趣味性的幼儿体育器材。


第一,趣味材料,体现层次。考虑幼儿的差异,注重投放有层次的器械,使幼儿在活动中不再害怕失败,不再表现勉强和为难,能积极主动地按自己的能力活动,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如在平衡区投放的平衡木,高矮不同,宽窄不同,有木板制作的,有竹子制作的,幼儿可根据各自能力选取适宜的高度或宽窄面来活动。


第二,一物多玩,变形重组。为使幼儿探索多种玩法,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拓展探究空间,需要挖掘材料的多用性,使活动器械能体现一物多玩,变形重组。如利用“PVC管”,截成长短不一的小棒,利用各种弯管接头,可让幼儿拼插,变形成楼房、方格、阶梯练习跳跃等。


第三,小型器械,合理搭配。首先,根据各区域的功能不同,将自制的小型器材投放到各个区域,幼儿可自由取放。同时,挖掘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易拉罐、轮胎、布条、油瓶、竹竿、竹筒、编织袋,将其作为幼儿体育活动的基本材料。这些材料的补充对幼儿在运动中合理搭配器械,尝试多种玩法,发展其游戏情节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4)精心组织,引导幼儿自主交往

区域性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从以班级为单位开始,逐渐发展为打破班级界限,最后实现全园混龄共同活动,分步骤有序推进:


2.在户外情境性运动游戏中感受快乐

户外情境性运动游戏是我园开展的自主性游戏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情景环境设计和氛围创设使活动更受幼儿的喜爱,充分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

(1)以材料和玩法挖掘为主线,凸显多样性

材料和玩法的多样性体现在提供和使用两个方面。运动器材可以有木制材料、竹制材料、pvc材料、绒线材料、轮胎等各种废旧材料。玩法可以深度挖掘,比如玩轮胎,我们挖掘出滚、抬、拖、磊、爬、跳、平衡等多种玩法,幼儿在玩轮胎的过程中各种运动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2)以动作发展为主线,凸显野趣性

我园根据园所场地特点,为幼儿创设了富有野趣情景的运动环境。如我们在草地上改造了“山坡钻洞”,孩子们以“勇敢者”的身份,在“山坡”上设置的碉堡、长城、索道等情境,他们走勇敢者之路、登碉堡,使这一区域更富野趣。又如,综合开发利用周边环境(小区花园),开展草地寻宝的情景,孩子们兴趣高涨,为自己的每一次成而欢呼。同样乐此不疲的还有:撩“鸟蛋”、送“鸟蛋”,放“鸟蛋”。富有情趣的活动使幼儿的运动能力获得了充分发展,身心也获得充分愉悦。

(3)以主题内容为主线,凸显情境性

户外运动的场地和器材都是相对固定的,如何让这些相对固定的场地和器材始终能保持“新鲜感”呢,于是我园尝试根据主题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以体现活动的情境性。

如在草坪上创设“解放军打仗”的游戏情景, “消防警察救火”的游戏情景,“建筑工人”的情景游戏等,在这过程中孩子的运动能力、合作能力、互助精神等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幼儿的身心得到了充分愉悦。


(四)“项目推进”策略——在各具特色的运动项目中找到自信,将运动精神融入幼儿生活

我园园依据幼儿年龄特点、运动能力等实际,以某一内容形式或运动器械为载体,整合运动内容和途径,通过项目名称的确定、项目目标的确立、项目内容的选择、项目内容的实施,形成了一系列特色运动项目,幼儿在这些项目中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乐意参与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体验成长。

1.内容与方式“突出主体”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特色运动项目的开展,尊重幼儿对项目的选择权、项目活动安排的自主权、项目活动过程的主体权,教师“退位”,做材料与环境的提供者,活动过程的推进者。具体来说,就是由“幼”定“玩”,以“玩”导“练”,向“练”要“质”。

2.组织与管理“点面结合”

特色运动项目的实施主要从“面上普及”、“点上提高”、“班上出彩”三个层面开展,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分步实施,促进特色呈现。

(1) 面上普及

面上普及就是面向全体幼儿,主要培养幼儿对各个运动项目的兴趣,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和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施:


(2)点上提高

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发展差异等,使得幼儿在运动项目水平方面有所差异,这就要求老师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点上提高。

幼儿园组建各类“运动队”,由每个项目中能力较强的幼儿自愿报名参加,定期开展专门性锻炼活动,使这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得到进一步发展,也能作为幼儿园代表,在需要的合适的场合将每个项目得以展示与推广。在日常活动中,注重幼儿间的互帮互助,发挥能力强的幼儿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能力较弱的幼儿学习、模仿、提高。

(3)班上出彩

<p style="color: rgb(95, 95, 95); white-space: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