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户外自主游戏为载体,促进小班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3 15:44:48 来源:安吉县梅溪镇紫梅幼儿园 章圆 浏览:5415

【关键词】

户外自主游戏 ;运动能力 ;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人们正处在快节奏的生活氛围中,现代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运动不足,各种“文明病”应运而生。因此,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身心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的第二条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期是幼儿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可塑性都很强,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就曾经说过:“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形式。这是以幼儿的身心特点为科学依据的,幼儿的教育离不开游戏,幼儿的年龄越小,幼儿游戏的成分就应该越多。因为在游戏中,他们始终能保持着积极和良好的情绪,愉悦的心情,这对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培养以及健康心理的形成都起着极有效的作用。

    1.幼儿游戏课程改革的需要。《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游戏在幼儿整个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当前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加强幼儿园游戏改革的探究,丰富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内容,对促进幼儿教育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亟待解决的。

2.社会发展的需要。健身强体,延年益寿,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共同的愿望。人的生命质量的高低,生活品质的好差,都以体质健康为基础。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各种文明病随之而来,人类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健康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那么体质作为衡量健康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质检测和研究来解决幼儿健康的问题。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需要。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活动之中。

    4.国家法律法规的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检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十一条提出:“实施体质测定制度,制定体育测定标准,定期公布过敏体质健康。”

在2002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并在第一条指出了它的目的和意义: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二.概念界定

户外自主游戏:它强调游戏的自主性,自主游戏包括所有的游戏,开展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幼儿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幼儿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而不是由教师指定和安排活动内容。本课题是想通过开展“户外自主游戏”

活动,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运动能力:幼儿运动能力是指人体活动时,在中枢神经系统指导和支配下的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人体进行游戏活动的基础。幼儿运动能力主要包括:平衡能力、协调、灵敏性、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本课题中的“运动能力”具体研究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是否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发展:“教学的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学习的变化,发展是关注“全人”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关注教学的效益,合理充分利用时间,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均衡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孩子学习、生活的质量提升。”

三.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方法上建构了以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为背景、以幼儿健康为宗旨的教育内容体系。根据幼儿情感与认知发展规律提出了“以一个内容为中心,多种活动形式平行同构”的思想,由于幼儿能力的差异,活动内容在同构的基础上纵向逐层递进,构成平行共建、梯次上升的网络整合教育体系。现阶段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开展内容及效果评测,监测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状况(作为研究前测)。再探索幼儿园是如何保证幼儿每天两小时户外游戏活动时间。接着针对幼儿运动能力发展选择适合的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然后探索能促进幼儿平衡能力发展,且动作灵敏、协调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最后做阶段性评测,记录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情况,总结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有效性户外自主游戏活动。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丰富多彩、有利于激发小班幼儿运动兴趣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幼儿动作发展的水平,促进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以满足幼儿早期发展的需要。

2.遵循小班幼儿自然的天性和本来的规律,运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选择、整合出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动作技能。借助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促进幼儿更有效的运动能力的培养,以及动作能力的发展。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视基本运动能力和基本运动技能的发展,从而提高小班幼儿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发展的水平,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通过课题的研究,掌握小班幼儿运动发展的特点,进一步探索小班幼儿运动能力及与之相关因素的发展。

(三)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9 月― 2014 年10月)

作好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必要的预测和理论准备,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

召集组员,通过大家的讨论,明确课题的方向,并形成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1 月― 2015 年3 月)

    1.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我们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能动性作为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强化教师课程意识,激发他们参与课程开发的主动性。

    2.开展幼儿运动能力的监测活动,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

3.课题组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每月开展两次会议,教师收集整理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相关案例和积累幼儿园相关活动展示资料。

4.整理和分析资料。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撰写活动方案,典型案例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4 月― 2015 年5 月)

    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结题前再做一次幼儿运动能力测试,并形成文稿。最后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形成系统研究专辑,接受专家鉴定,推广成果。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梳理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运动能力的版块,进行试验跟踪

1.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并结合目前幼儿园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对照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对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进行了划分。

2.本课题中以小班年龄段幼儿为例,我们将其定位在“动作发展”版块,并对其中的目标进行再次细化,即: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版块划分 年龄段 教育内容与要求

动作发展 小班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3.做好实验评估工作,整理各项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

对同年龄的儿童的动作发展能力进行纵向层次划分。由于幼儿处于不同层次的能力现状,这也是设计链式运动能力的依据。因此,我们根据动作发展中的“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对各个幼儿发展现状进行了解。旨在了解幼儿在具体活动中的个体差异性。

年龄段 形式 如走平衡木(20米)

小班 平衡能力 第一层次 沙包掉了,几次掉下平衡木,时间在47秒左右

第二层次 沙包掉了,但能顺利走完,时间控制在30秒

第三层次 沙包不掉,顺利走完,时间控制在12-15秒

                             1.前测

(1)开展“假设    具体实施  2.户外自主游戏案例    针对性的小测试活动”

                             3.后测

?假设:

户外自主游戏对幼儿的平衡能力各项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具体设计:

    如:走平衡木:评量幼儿的平衡能力

★测量工具:秒表、平衡木

★测量步骤:在平坦场地上,使用长4米,宽10厘米,高25厘米的平衡木,距离平衡木两端50厘米分别画出起点线和终点线;测试时,幼儿站在起点线后,双臂侧平举面向终点线,当听到开始口令后,马上以预备姿势前进,计时开始,当幼儿任意一个脚尖超过终点线时,计时停止。每个幼儿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如有中途落地者须重测。

?对小班幼儿的前测统计,并具体分析

    通过课题研究前对小班幼儿进行的运动能力的对比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幼儿相比较,说明两组幼儿在平衡能力上都是基本相同的,同时前测做到了同质性的比较。对照组前测与后测中幼儿的平衡能力,对照组前测平衡木项目的平均值是7.58秒,后测是7.12秒,差异在0.46秒。这说明幼儿一段时间的自然增长对幼儿基本运动能力的各个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小班幼儿年龄普遍在4-5岁,生长发育比较迅速,测得运动能力有所变化也是合理的。实验组幼儿前测与后测各种运动能力之间比较有较大的变化,且伴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幼儿平衡木的前测平均值在7.62秒,后测在6.58秒,平均值相差1.04秒。由以上数据可以说明,经过钱一段时间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实验组的幼儿在平衡能力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后测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幼儿在平衡木的项目测量中,后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平均值分别为6.58秒和7.12秒,均差由原来的0.04秒变为-0.54秒,中测的成绩没有明显变化。

 

?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的运动能力表现

在小班幼儿的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首先发现了在攀爬组合区块的游戏中出现了平衡,在科探区也玩出了关于平衡方面的游戏。

如:在攀爬组合区块,小班的幼儿试图走上这几种不同的平衡木开展游戏活动

图片(1)中的平衡木是固定式的,小班幼儿即使不用双手去扶,也可以顺利通过,个别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则手扶一边才能到达终点。图片(2)中的平衡木由两块拼搭而成,圆木头两端的呈长方形的平衡木,幼儿随意可以通过,而对于中间的四根圆柱形的木头,幼儿则是边走边爬的架势,有甚者幼儿会拿些长方形的木板,架在两根木头上,然后再往前行走。图片(3)中的平衡木,对于小班幼儿稍有难度,由于小班幼儿的手臂力量还不够,且身高相对较矮,所以很多幼儿都是依靠去拉两边的绳索来达到往前走的目的,落脚点的支点相对比较稳定。图片(4)中的平衡木是晃动式的,和前面的绳索平衡木一样,由于小班幼

儿的手臂力量和身高都不能与这款平衡木相比,且孩子在上面行走的落脚的支撑点不够稳,所以孩子在上面行走的会更加困难。基于后面两种平衡木的特性,我们是否考虑,可以将这两款平衡木的上方做一些固定式的拉环,方便小班幼儿更大胆地来探索。

在科探区,幼儿园提供了各种尺寸的圆柱形木头,有大小、高矮不一的圆柱体供幼儿在探索中获得乐趣与知识。图1中的圆柱体直径约20厘米,图2中的约45厘米,图3中的圆柱体高矮一致,图4中的圆柱体高矮不一。幼儿在由图1拼搭起来的木桩上走时,总是会掉下来,因为柱体的面小,相对不稳定;在图2的大木桩上行走,幼儿走起来显得更稳、更快;在图3的木桩上行走,只要幼儿胆子够大,基本可以顺利通过;在图4的木桩上行走,幼儿不仅要考虑到稳,还要考虑到力量的变化。

④通过一段时间的户外自主游戏,针对小班幼儿的平衡能力再次进行评估。

同在一块高25厘米,宽10厘米,长4米的平衡木上行走,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孩子各30名,再次进行测试评估,结果如下:

借助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发现:对照组在3次后测过程中,测试评估走平衡木所用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在对照组的1次和2次后测中,均差为0.46秒,2次和3次的后测中,均差为0.56秒。在实验组的1次和2次后测中,均差为0.28秒,2次和3次的后测中,均差为0.81秒。以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第3次测试为例,他们的均差为0.98秒。通过数据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幼儿的平衡能力都有所提升,但较实验组幼儿的能力相对较强一些。

 

人体要运动,首先需要在保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进行,否则就会摔跤。可以说,平衡能力是完成各种身体动作的前提,也是实现自我保护最基本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有助于使幼儿身体保持在平稳、安全的状态下进行各种活动。从此也证明了,幼儿园的户外自主游戏对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特别是平衡能力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二)探索便于提升幼儿运动能力的活动形式,积极开展指导

1.探索多元的组织形式

   (1)由局限性区域向开放性区域扩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户外自主游戏由于不受一日活动计划安排的约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即时性,一般是根据班级幼儿的特点与需要安排的活动。自开展户外自主游戏以来,幼儿园曾几次三番地调整各个游戏场地,包括游戏材料的增减、摆放位置等,从一开始的每班固定一个学期玩的区域,到每月更换游戏区域,直至现在的区区相通的自主游戏区域,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每个区域中得到不同的锻炼和从游戏中汲取新知识。与集体教学相比,它有着环境的开放性、选择的自由性、内容的丰富性、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特点。如在户外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获得自由、自主的锻炼机会。自由选择器械、自由选择玩伴、自由选择玩法;,使幼儿通过活动环境中的人和物发生交互作用,锻炼身体,发展基本动作,同时习得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在自愿、自由的气氛中,在宽松、随机但非放任的指导中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练习、调控活动量。

如:小班幼儿一段时间都在玩骑小车活动,由于场地受限,孩子们期初只能在水泥浇筑的场地上骑,由于在游戏中不断增添了如安全标志、积木等游戏材料,小班孩子们开始了骑小车运送积木、拖载好几个安全标志去各个游戏场地上,这样,孩子的游戏区域逐渐扩散,时不时会有混龄游戏的场面。

我们还在每个区域都创设了一些运动情境,增加有趣的情节、角色和投放适宜的道具,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如我们在玩车区设计了交通情境,幼儿可以为超市“运货”;在攀爬区设计了水果丰收的情境,幼儿可以开展“小猴摘水果”比赛;在平衡区设计了“探宝”情境,幼儿可以玩“寻宝”游戏;在钻爬区创设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情境,幼儿可以开展“营救喜羊羊”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主参与各区域的活动,在情境中扮演角色,在情节中发展动作,体验着运动的乐趣。

   (2)由单一性材料向多元化材料扩展。

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而如果提供单一的材料给幼儿,则会导致“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出现,会限制幼儿的能力,影响幼儿的动作发展。

户外自主游戏中,我们提倡“一物多玩”的理念,在各个不同的区域投放相同的游戏器材,可孩子玩出的花样是截然不同的。

如:在快乐运动场投放的梯子,小班孩子会将它平铺在地上,玩抬担架的游戏;在建构区的梯子,他们会用来建构各种城堡;在玩沙区,他们会用梯子攀爬,摘树上的果子。

2.探索有效的组织指导策略,倡导“开放、自主、有效、自律”的游戏理念。

    策略一:关注幼儿的体验

在户外自主游戏环境下,体验是指幼儿在游戏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身体、心理和情感方面的体验。游戏活动应该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来精心设计活动、游戏和情境,创造性地使幼儿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上的美好体验。体验式学习由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五个环节组成,五个环节如下: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循环往复) 

游戏中,通过教师的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有高兴的,有生气的,还有情绪很低落的等,教师便于与幼儿及时交流、沟通,激发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策略二:以游戏化情境化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及提供的外界刺激中引起内心的冲突,通过感受、体验、分享,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内容。小班:以情景式的活动形式吸引幼儿的参与运动,满足情绪情感的体验。 、

如:在小一班的角色表演区,教师投放了大量的动物头饰、服装等一些道具,孩子们总是喜欢挑选最近喜欢看的动画片里的角色进行模仿表演活动。一幼儿正在扮演“喜洋洋与灰太狼”里的“灰太狼”,不远处有两只“小羊”,只听“灰太狼”大喊“我还会回来的”。参与游戏的孩子们都显得很兴奋,似乎已经赶走了“灰太狼”。游戏依旧反复进行着。

策略三:营造良好的物质氛围和温馨的精神氛围

根据游戏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尝试营造与其年龄特点相一致的运动情境,让幼儿在